李零:陈宝怒特解:陨铁与羚牛

选择字号:   本文共阅读 2270 次 更新时间:2021-12-01 16:59

进入专题: 陈宝   怒特  

李零 (进入专栏)  

司马迁讲秦祠,陈宝、怒特二祠最有名。二0一三年夏,榆林文物保护研究所的乔建军所长到清涧接我,陪我游陕北。八月二十三日,看绥德画像石馆,尝见一石,辛店乡延家岔村出土,上有牛首人身怪,佩刀(环首刀),自题“丰怒特”(图1-1、图1-2),自是怒特无疑。绥德画像石还有一种鸡首人身怪,与这种牛首人身怪形成对照,如崔家湾镇苏家圪坨出土过一件画像石(图2),画面上就有这种怪物,腰间佩剑。有时,两种形象还同时出现(图3)。后者当然就是陈宝。回到北京,乔所长寄我绥德画像石拓片多种,我很感谢他。


关于怒特、陈宝的神话学含义,田天做过讨论。关于陈宝与陨铁、冶铁的关系,李旻做过讨论。关于怒特、陈宝的画像石形象, 曾磊和姜生做过讨论。这类话题与宝鸡有关,勾起我对宝鸡的怀念。一九八一年,我在那里挖过秦墓,后来经常去,时常关注当地的发现,如雍四畤和文公以来的秦公大墓。


陈宝是什么?怒特是什么?我一直在思考,这里试做解释。


陈宝祠

見《史记》之《秦本纪》《六国年表》《封禅书》(兼三家注)、《汉书》之《成帝纪》《郊祀志》、《宋书》之《符瑞志》、《水经注·渭水上》、《括地志辑校》卷一《陈仓县》、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二《宝鸡县》、《艺文类聚》卷九0和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一七引《列异传》,以及扬雄《羽猎赋》等。


读文献,有三点印象。


第一,《秦本纪》“(文公)十九年,得陈宝。”《封禅书》:“作鄜畤后九年,文公获若石云,于陈仓北阪城祠之。其神或岁不至,或岁数来,来也常以夜,光辉若流星,从东南来集于祠城,则若雄鸡,其声殷云,野鸡夜雊。以一牢祠,命曰陈宝……唯雍四畤上帝为尊,其光景动人民唯陈宝。故雍四畤,春以为岁祷,因泮冻,秋涸冻,冬塞祠,五月尝驹,及四仲之月月祠,若陈宝节来一祠。”秦文公十九年(前七四七)是秦文公重返汧渭之会(今宝鸡市)后十五年,获陈宝是祥瑞见,秦文公于陈仓北阪城立祠祭之,属于秦史上的大事。


第二,陈宝,《封禅书》叫“若石”,扬雄《羽猎赋》称“天宝”,意思是天上掉下来的宝石,天上掉下来的宝石是什么?其实是流星坠地后残留的陨石。《秦本纪》索隐引苏林说谓“其色如肝”,当是铁陨石。夜间,流星穿越大气层,有巨大闪光和雷鸣般的轰响,好像雄鸡一唱,引起野鸡齐鸣,因而产生各种关于鸡的神话(如二童子、宝夫人)。晋灼说“天宝,鸡头人身”(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注)。唐代把陈仓改名宝鸡,一直沿用至今。


第三,陈仓北阪城是夜间观察流星雨的上佳地点,有如观象台。《郊祀志下》记载:“高祖时五来,文帝二十六来,武帝七十五来,宣帝二十五年,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。”当地人相信,老天对这个地点格外关注。《封禅书》说,陈宝对秦人影响最大,重要性仅次于祭祀青、白、黄、赤四帝的雍四畤。


陈宝是秦地所获铁陨石。但陈宝为人所重却并非始于秦,而是昉自周。非子邑秦是周人分土为附庸。秦之兴也,一直是靠紧随周后。陈仓城本身就在广义的周原之下。《尚书·顾命》提到“陈宝”,一点儿不奇怪。


《顾命》讲周成王的庙堂陈设,提到“越玉五重,陈宝、赤刀、大训、弘璧、琬琰,在西序。大玉、夷玉、天球、河图,在东序”,“陈宝”赫然列于一串宝玉名中,而且排在最前面。旧注以“陈先王所宝之器物”为说,含糊其辞,显然已不知其本来含义。王国维《陈宝说》指出,《顾命》陈宝即《封禅书》“若石”,很对,但又说“其质在玉石间,盖汉益州金马碧鸡之比,秦人殆以为周《顾命》之陈宝,故以名之,是陈宝亦玉名也”,则仍有未达。


当年,一九三三至一九三七年,苏秉琦先生代表北平研究院在宝鸡斗鸡台沟东区发掘,写成发掘报告《斗鸡台沟东区墓葬》。这一发掘是配合一九三五至一九三六年陇海铁路宝鸡段的工程。斗鸡台在渭河北岸的贾村塬(东为凤翔原,西为陵原),乃陈宝鸡鸣祠的俗称。作者说,史籍所见陈仓古城及陈宝祠遗址与斗鸡台遗址约略相当。贾村塬西南角有“宝夫人祠”,被乡下人当求子的“娘娘庙”,也和“陈宝”的古老传说有关。当时,苏先生已指出:“然则所谓‘若石,所谓‘陈宝,原不过为‘流星,‘陨石,特神乎其说而已。”这比王国维的玉石说更为准确。我自己也多次强调这一看法,如一九八三年在《〈史记〉中所见秦早期都邑葬地》(《文史》第二十辑)一文中,二00五年在《铄古铸今》(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)一书中。


“陈宝”的“陈”指陈仓城。陈仓城位于汧、渭二水交汇处,乃仓储漕运的枢纽,城以仓名。宝鸡孙家南头是秦蕲年宫所在,曾发现过大型汉代仓储遗址。《水经注·渭水上》讲陈仓县,谓“县有陈仓山,山上有陈宝鸡鸣祠”“魏明帝遣将军太原郝昭筑陈仓城”。《元和郡县志》卷二说,陈仓城分上下城,“上城是秦文公筑,下城是郝昭筑”。好多年前,刘明科先生陪我上过此塬,苏先生说的火车隧道还在,塬顶盖了房子,半坡上有个驾校的练车场。


研究中国冶金史的学者,如果读到上述文献,大概都不难看出,这种“天上掉下来的宝石”,并非玉石,而是陨石。陨石分石陨石(主要成分是硅酸盐)、铁陨石(铁镍合金)和石铁陨石(铁和硅酸盐混合物)。古人所贵者,当然不是石陨石,而是铁陨石。陈宝应是铁陨石。


世界各国,陨铁到处都是冶铁的先声。中国,北京平谷刘家河、河北藁城台西、河南浚县辛村、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、湖北随州叶家山均有商周时期陨铁为刃的青铜兵器出土。中国跟世界各国一样,也是先用陨铁,然后学会冶铁。


人工冶铁,跟陨铁的发现亦步亦趋,据说商末周初已经有(承苏荣誉先生指教)。宝鸡益门镇出土过一批春秋秦兵器,包括金柄铁剑三件(大英博物馆藏有形制类似的一件)、金环首铁刀十三件、金方首铁刀两件、金环首料背铁刀两件。这类黄金为饰的铁兵器无疑代表了一种新时尚,在冶金史上非常重要。


天上掉下铁陨石,古人视为珍宝,堪比金、玉,甚至比金、玉更珍贵,原因在这里。


顺便说一句,世界最大的铁陨石是一九二0年在纳米比亚发现的霍巴铁陨石(H o b a M e t e o r i t e),重达六十吨;中国最大的铁陨石是十九世纪末在新疆青河县发现号称“银骆驼”的铁陨石,重达三十吨(世界第三大)。今山西灵石县就是因隋开皇十年(五九○)天降铁陨石而得名。那块铁陨石还在当地吕祖庙,重达六点八吨(中国第二大)。其实,宝鸡也是因此而得名。


怒特祠

见《史记·秦本纪》(兼三家注)、《续汉书》《晋书》《隋书》三书之《舆服志》、《唐六典》卷十二、《括地志辑校》卷一《陈仓县》、《艺文类聚》卷九四引《列异传》等。


读文献,有三点印象。


第一,《秦本纪》云“(文公)二十七年,伐南山大梓,丰大特”,知怒特祠之立在公元前七三九年之后,比陈宝祠晚。“南山”是宝鸡南山,《括地志》叫陈仓山,谓“石鸡在陈仓山上”,即今宝鸡市区东南的鸡峰山,属于秦岭山区西段。“丰大特”的“丰”指丰水。丰水即沣水,源出今西安市长安区(原长安县)秦岭北坡之沣峪河,纳户县东流的若干支流,从咸阳入渭。“大特”是大公牛。


第二,《史記集解》引徐广说,谓“今武都故道有怒特祠,图大牛,上生树本,有牛从木中出,后见于丰水之中”。“武都故道”是秦武都郡故道县,即今陕西凤县。容庚《秦汉金文录》卷一第三十六页正著录秦诏版残件,铭文作“……疑者,皆明壹之”,倒书“故道”二字。所谓“故道”,即从宝鸡,沿清姜河南下,出散关,经凤县,至汉中,再从汉中去四川的陈仓道,县以道名。“怒特”者,是脾气暴躁的大公牛。“后见于丰水之中”,则暗示秦岭山区西段,从宝鸡到长安,到处都是它的活动范围。唐张守节引《括地志》,其案语谓武都怒特祠图绘大梓牛神,“今俗画青牛障是”,看来当时还有这种画像的屏风。牛怪与鸡怪相对,有如门神。


第三,东汉魏晋,以迄隋唐,皇后所佩金步摇,以六兽为饰。六兽曰熊、虎、赤罴、天鹿、辟邪、南山丰大特,其中有南山丰大特。可见南山丰大特被古人视为瑞兽。


秦岭山区的大公牛是什么牛?肯定不是普通的家牛。普通家牛何足贵,我以为,它是秦岭特产的野生动物,学名叫“羚牛”。郭郛等著《中国古代动物学史》以为此兽即古书中的牛。牛见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,据说是少华山中的一种山牛。


羚牛(Budorcas taxicolor ),牛科,体型高大,肩高一百一十至一百二十厘米,雄性体重可达四百公斤,最大者,肩高可达两米,重达一吨,主要生活于海拔两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寒山区。羚牛喜群居,多由母牛率小牛一起觅食,每群约二十至三十头,多到五十头,但公牛多独往独来,或成对相伴。公牛脾气暴躁,有攻击性,“怒特”一词很合适。


世界上的羚牛分四个亚种:不丹羚牛、高黎贡羚牛、四川羚牛和秦岭羚牛。不丹羚牛和高黎贡羚牛主要分布于不丹、尼泊尔、印度、缅甸和中国西藏。英语Takin 是不丹对羚牛的叫法。四川羚牛主要分布于四川和中国西南。秦岭羚牛最北,主要分布在秦岭西段,周至县最多,其次太白、宁陕、洋县、佛坪、柞水五县,宁强、凤县、略阳、留坝、勉县、城固、镇安、户县、眉县、蓝田、长安区也有。四种羚牛中,最后这种,体型最高大,毛色最美丽。


中国的牛科动物有很多种,除黄牛、水牛、牦牛这些大家熟悉的家牛,除我国南方才有的瘤牛(Bos indicus )和白肢野牛(Bosfrontalis ),还有一种僻处深山难得一见的牛,这就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,羚牛。一块石头一只鸡,一棵大树一头牛,古人越说越神,神秘的背后自有真实在。


进入 李零 的专栏     进入专题: 陈宝   怒特  

本文责编:陈冬冬
发信站:爱思想(https://www.aisixiang.com)
栏目: 学术 > 历史学 > 考古学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aisixiang.com/data/130017.html
文章来源:本文转自读书 2021年11期 ,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,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。

爱思想(aisixiang.com)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,旨在推动学术繁荣、塑造社会精神。
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。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、出处并保持完整,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。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爱思想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、助推思想传播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,请来函指出,本网即予改正。
Powered by aisixiang.com Copyright © 2024 by aisixia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-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.
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